首頁 > 財務知識 > 土地使用權轉讓能否避稅
土地使用權轉讓能否避稅
我國的土地使用權包括兩種,集體土地使用權和國有土地使用權,這兩種土地使用權都可以轉讓,但轉讓的方式不一樣。不管轉讓哪種土地使用權,都是要納稅,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土地使用者避稅呢?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方式有幾種?本文立華星財稅網為大家詳細介紹土地使用權轉讓能否避稅?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方式有哪些?希望下文內容對大家有幫助。
一、土地使用權轉讓能否避稅
土地使用權轉讓基本沒有合理避稅的空間。因為土地使用權轉讓主要涉及一下稅費:
營業稅:
(1)轉讓已完成土地前期開發或正在進行土地前期開發,但尚未進入施工階段的在建項目,按“轉讓無形資產”稅目中“轉讓土地使用權”項目征收營業稅。余額計稅5%
(2)轉讓已進入建筑物施工階段的在建項目,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征收營業稅。全額計稅5%
土地增值稅:增值額*稅率
印花稅:產權轉移書據,合同金額*萬分之五總而言之,土地使用權及其附著建筑物的轉讓,涉及的稅款與你取得土地的成本以及銷售的金額直接相關。而這兩個數字都為實際發生數字,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所以基本不具備稅收籌劃的空間。
二、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方式有哪些
關于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方式,《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有出售、交換和贈與三種方式。后《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六條略作發展,將轉讓的方式規定為買賣、贈與或其他合法方式。“其他合法方式”一般包括:
1.買賣。
作為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最廣泛的方式,買賣以價金的支付為土地使用權的對價。由于“買賣”是土地使用權“轉讓”的主要表現形式,我們通常所說的土地使用權“轉讓”指的就是土地使用權“買賣”。下文關于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的討論實際上也是關于土地使用權買賣合同的討論,所以說,“轉讓”有廣、狹兩個概念之分,當“轉讓”是廣義概念時,它包括所有的以權利主體變更為目的土地使用權的移轉行為;當“轉讓”是狹義概念時,它與買賣具有同樣的涵義。
2.抵債。
抵債是買賣的一種特殊形式,只不過價金支付的條件和期限不同而已。在土地使用權買賣時,土地使用權的移轉和價金的支付是對等進行的,而在以土地使用權抵債時,價金支付在前,所抵之債視為已付之價金。
3.交換。
以交換的方式轉讓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權的對價不是價金,而是其他財產或特定的財產權益。土地使用人將土地使用權移轉給受讓人,以此取得受讓人提供的其他財產或特定的財產權益。
4.作價入股。
作價入股介于買賣和交換之間,既類似買賣,又類似交換。說它類似買賣,是因為將土地使用權用來作價,所作之價如同買賣之價金;說它類似交換,是因為土地使用權被用來入股,所得之股如同其他財產或特定的財產權益。
5.合建。
在開發房地產時,合建與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都屬于一方出地、他方出錢建房的合作形式。為合作建房的目的而設立獨立法人的,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對價是股權;不設立獨立法人,而采取加名的方式,或甚至不加名、僅以合建合同約定合作各方產權分配的,土地使用權的對價是房屋建成以后的產權。因合建而分配產權以后原土地使用人雖然擁有部分房屋產權及該房屋占用范圍和公用面積的土地使用權,卻不再擁有原來意義上的土地使用權,可視為交換的一種特殊形式,即用地人以部分土地使用權換取房屋產權。
6.贈予。
贈予是用地人將其土地使用權無償移轉給受贈人的法律行為。以贈予方式轉讓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權的移轉沒有直接的對價,它無需價金的支付或財產權利的提供作為對應條件。但土地使用權贈予合同可能會附加其他條件,如用地人在將土地贈予給學校使用時,可能會將土地的使用限于與教育有關的目的。
7.繼承。
在用地人是自然人時,用地人的死亡會使其繼承人取得相應的土地使用權。在用地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時,其合并或分立也會導致合并或分立之后的主體取得相應的土地使用權。通過繼承取得土地使用權時,土地使用權的移轉也沒有直接的對價,但可能會有間接的對價,如在通過合并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法律關系中,新公司繼承了原公司的財產,也會繼承原公司的債務,新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對價,可能以承擔原公司的其他債務的方式體現出來。

- 契稅、土地增值稅計稅依據該不該包含增值稅 (0) (4391)
- 城鎮土地稅的稅率是多少 (1) (3535)
- 什么是土地稅?土地稅的減免范圍是什么? (1) (3009)
- 土地使用稅一年交幾次 (1) (3595)
- 如何計算當期允許扣除的土地價款 (1) (10916)
- 土地增值稅的計算方法 (1) (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