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資訊 > 馬莎百貨公司關閉店 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馬莎百貨公司關閉店 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瑪莎百貨公司是目前英國最大的跨國零售集團,自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先后在上海、蘇州等地開設了多家門店,最多的時候在國內有10家店鋪,中國成為瑪莎百貨公司最大的國際市場。但是在八年后,瑪莎百貨先后關閉國內的10家商鋪,并且其天貓店也掛出《閉店通知》。為什么瑪莎百貨會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最新的資訊吧!
繼2016年下半年關閉中國內地10家商鋪后,近期,馬莎百貨又關閉了天貓旗艦店。據了解,2016年下半年馬莎百貨宣布關閉中國內地的10家商鋪,2017年12月30日將香港和澳門零售業務出售給其特許經營伙伴Al-Fut-taim,到如今在天貓旗艦店的關閉,這意味著,馬莎百貨——這家有百余年歷史的英國零售巨頭,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在馬莎百貨被報“全面退出中國”市場之前,這家百貨品牌似乎在國內知名度并不高。馬莎百貨用了10年的時間先后開了15家大型門店,但始終沒有在中國建立起品牌知名度。
5英鎊起家的瑪莎百貨
馬莎百貨總部位于倫敦,是目前英國最大的跨國零售集團。資料顯示,在英國就擁有840多家店,并同時在歐洲、中東及亞洲的59個地區擁有超過480家門店。而回顧馬莎百貨的發家史,也是一個傳奇故事。
1884年,俄羅斯商人Michael Marks借了5英鎊在一個綜合市場里開了家小店,目的是為了養活自己,然而這家小店鋪,也正是馬莎百貨的原型。借助這家“一元店”的攤位,Marks積少成多,花了10年的時間攢夠了錢,買下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永久店鋪。1894年,會計Tom Spencer加入這家小店鋪,成為Marks的合伙人。
得益于低廉且健康的美味,店鋪食品的銷售量直線上漲,兩人在英國西北部開起了分店,專賣食品的英國馬莎百貨(Marks &Spencer) 有限公司也在不久后正式成立;1928年, St Michael商標注冊,在接下來的若干年內,Marks和Tom的事風生水起。
1931年,馬莎建立食品部,主要生產食品罐頭;1975年,馬莎先后在巴黎、布魯塞爾、比利時開辦商店,并在1988年并購了美國制衣公司Brooks Brothers和美國食品連鎖店——國王超市,另在香港設立了2家商店,這也算正式確定了馬莎百貨“成衣+食品”的模式。
1997年,馬莎創造了英國第一的好成績,成為英國第一家稅前利潤超過10億英鎊的零售商,也正是這一年,馬莎獲得第15屆Export Achievement獎,由女王親自授予。
自2016年起持續虧損
2008年10月,馬莎百貨正式進入中國內地,首家門店開設在上海,最高峰時門店數量達到15家。2012年末,馬莎在中國內地開設了獨立網上購物平臺,并進駐天貓商城。
2015年,馬莎曾對中國的開店策略進行過一次調整,減少上海門店,轉而進入北京、廣州等其它重點城市。同年12月,馬莎在北京世貿天階開出了面積1500平方米的旗艦店。然而不到一年間,2016年11月,世貿天階關店,與之相伴,馬莎百貨同時宣布關閉包括上海寶山萬達廣場、上海南京西路、上海五角萬達廣場、武漢漢街、青島李滄萬達廣場在內的10家中國門店。
回顧2016年、2017年,關于馬莎的一系列報道,皆不乏“敗走中國”、“退出中國”等字眼。然其實除了中國市場,馬莎同時關閉了數個虧損的國際市場,這其中還包括比利時、荷蘭、波蘭、羅馬尼亞等,關店數量達到53家,共裁員2100人,這還不包括在英國本土關閉的60家。虧損嚴重是馬莎大幅削減國際市場門店的主因。
據馬莎的財報顯示,在包括中國在內的退出的市場中,馬莎虧損額一度達4500萬英鎊。這也說明馬莎在海外市場整上都“水土不服”。
在當年大規模關閉中國門店時,馬莎曾一度對外表示,“將繼續評估維持中國內地線上業務的最佳方式。”然而國內消費者與國外消費者網購的習慣不同,國外消費者習慣到百貨公司線上品牌店購物,但國內消費者則是更多通過天貓、京東等平臺,這些都致使馬莎在中國“無力回天”。
瑪莎百貨的出路在哪里?
然而從數據看,逐步退出虧損的國際市場,確實給馬莎的業績帶來了好轉。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上半財年,馬莎百貨服裝和家居業務獲得5.3%的增長,食品業務受新店驅動獲得4.4%的增幅。那么如果馬莎百貨能夠得以重新回歸中國市場,是否還會有新的出路?
馬莎一直希望通過服裝策略打開中國市場,在馬莎百貨銷售的商品中,80%都是自有品牌“圣米歇爾”牌,但這個品牌卻未在中國做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引導。馬莎百貨以服裝品類為主打,顏色大多以灰色、咖啡色為主,款式沿用了英國市場的流行款式,沒有將產品本地化,更未根據亞洲人的體型而設計產品,所以它缺乏對中國市場的創新。
此外,馬莎的經營理念依然雖一直保持著英式嚴謹、穩重的風格,但整體品牌卻沒有形成一定的“倫敦印象”,在海外建立起統一、易識別、有信任度的品牌影響力,或是馬莎百貨未來改革的首要任務。
而除了服裝穿戴,馬莎最吸引人的“吃貨”或許更應在中國市場唱主角。許多去過英國馬莎百貨的人對馬莎的評價都是“食物太好吃了”。實際上,生鮮食品才是馬莎百貨的主攻,自產的飲料、酸奶、零食、甜點、半成品,原料優質,食材新鮮,定價雖比普通超市略高,但主流人群依舊樂意花更多錢為優質食品買單。而對中國消費者,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也是馬莎百貨的食品廣告,其獨特的創意和聲像感染力迅速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從2016財年年報來看,馬莎在英國的100億英鎊的總營業額中,食品收入就達到54億英鎊,馬莎百貨的負責人也曾說:“我們只賣最好的食品。”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馬莎最具競爭力的食品業務卻被雪藏起來。中國百富榜制作者胡潤就曾經吐槽:“看看馬莎的咖啡館,一個空蕩蕩的架子上孤零零地擺著一些松餅和蛋黃醬三明治,真讓人感覺像回到了前蘇聯時代。”
實際上馬莎百貨的業績慘淡也并非個例。在國外百貨業在進駐中國市場后大都存在“水土不服”現象,然而一直發展乏力的梅西百貨似乎能成為效仿的樣本。
繼2016年下半年關閉中國內地10家商鋪后,近期,馬莎百貨又關閉了天貓旗艦店。據了解,2016年下半年馬莎百貨宣布關閉中國內地的10家商鋪,2017年12月30日將香港和澳門零售業務出售給其特許經營伙伴Al-Fut-taim,到如今在天貓旗艦店的關閉,這意味著,馬莎百貨——這家有百余年歷史的英國零售巨頭,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在馬莎百貨被報“全面退出中國”市場之前,這家百貨品牌似乎在國內知名度并不高。馬莎百貨用了10年的時間先后開了15家大型門店,但始終沒有在中國建立起品牌知名度。
5英鎊起家的瑪莎百貨
馬莎百貨總部位于倫敦,是目前英國最大的跨國零售集團。資料顯示,在英國就擁有840多家店,并同時在歐洲、中東及亞洲的59個地區擁有超過480家門店。而回顧馬莎百貨的發家史,也是一個傳奇故事。
1884年,俄羅斯商人Michael Marks借了5英鎊在一個綜合市場里開了家小店,目的是為了養活自己,然而這家小店鋪,也正是馬莎百貨的原型。借助這家“一元店”的攤位,Marks積少成多,花了10年的時間攢夠了錢,買下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永久店鋪。1894年,會計Tom Spencer加入這家小店鋪,成為Marks的合伙人。
得益于低廉且健康的美味,店鋪食品的銷售量直線上漲,兩人在英國西北部開起了分店,專賣食品的英國馬莎百貨(Marks &Spencer) 有限公司也在不久后正式成立;1928年, St Michael商標注冊,在接下來的若干年內,Marks和Tom的事風生水起。
1931年,馬莎建立食品部,主要生產食品罐頭;1975年,馬莎先后在巴黎、布魯塞爾、比利時開辦商店,并在1988年并購了美國制衣公司Brooks Brothers和美國食品連鎖店——國王超市,另在香港設立了2家商店,這也算正式確定了馬莎百貨“成衣+食品”的模式。
1997年,馬莎創造了英國第一的好成績,成為英國第一家稅前利潤超過10億英鎊的零售商,也正是這一年,馬莎獲得第15屆Export Achievement獎,由女王親自授予。
自2016年起持續虧損
2008年10月,馬莎百貨正式進入中國內地,首家門店開設在上海,最高峰時門店數量達到15家。2012年末,馬莎在中國內地開設了獨立網上購物平臺,并進駐天貓商城。
2015年,馬莎曾對中國的開店策略進行過一次調整,減少上海門店,轉而進入北京、廣州等其它重點城市。同年12月,馬莎在北京世貿天階開出了面積1500平方米的旗艦店。然而不到一年間,2016年11月,世貿天階關店,與之相伴,馬莎百貨同時宣布關閉包括上海寶山萬達廣場、上海南京西路、上海五角萬達廣場、武漢漢街、青島李滄萬達廣場在內的10家中國門店。
回顧2016年、2017年,關于馬莎的一系列報道,皆不乏“敗走中國”、“退出中國”等字眼。然其實除了中國市場,馬莎同時關閉了數個虧損的國際市場,這其中還包括比利時、荷蘭、波蘭、羅馬尼亞等,關店數量達到53家,共裁員2100人,這還不包括在英國本土關閉的60家。虧損嚴重是馬莎大幅削減國際市場門店的主因。
據馬莎的財報顯示,在包括中國在內的退出的市場中,馬莎虧損額一度達4500萬英鎊。這也說明馬莎在海外市場整上都“水土不服”。
在當年大規模關閉中國門店時,馬莎曾一度對外表示,“將繼續評估維持中國內地線上業務的最佳方式。”然而國內消費者與國外消費者網購的習慣不同,國外消費者習慣到百貨公司線上品牌店購物,但國內消費者則是更多通過天貓、京東等平臺,這些都致使馬莎在中國“無力回天”。
瑪莎百貨的出路在哪里?
然而從數據看,逐步退出虧損的國際市場,確實給馬莎的業績帶來了好轉。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上半財年,馬莎百貨服裝和家居業務獲得5.3%的增長,食品業務受新店驅動獲得4.4%的增幅。那么如果馬莎百貨能夠得以重新回歸中國市場,是否還會有新的出路?
馬莎一直希望通過服裝策略打開中國市場,在馬莎百貨銷售的商品中,80%都是自有品牌“圣米歇爾”牌,但這個品牌卻未在中國做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引導。馬莎百貨以服裝品類為主打,顏色大多以灰色、咖啡色為主,款式沿用了英國市場的流行款式,沒有將產品本地化,更未根據亞洲人的體型而設計產品,所以它缺乏對中國市場的創新。
此外,馬莎的經營理念依然雖一直保持著英式嚴謹、穩重的風格,但整體品牌卻沒有形成一定的“倫敦印象”,在海外建立起統一、易識別、有信任度的品牌影響力,或是馬莎百貨未來改革的首要任務。
而除了服裝穿戴,馬莎最吸引人的“吃貨”或許更應在中國市場唱主角。許多去過英國馬莎百貨的人對馬莎的評價都是“食物太好吃了”。實際上,生鮮食品才是馬莎百貨的主攻,自產的飲料、酸奶、零食、甜點、半成品,原料優質,食材新鮮,定價雖比普通超市略高,但主流人群依舊樂意花更多錢為優質食品買單。而對中國消費者,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也是馬莎百貨的食品廣告,其獨特的創意和聲像感染力迅速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從2016財年年報來看,馬莎在英國的100億英鎊的總營業額中,食品收入就達到54億英鎊,馬莎百貨的負責人也曾說:“我們只賣最好的食品。”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馬莎最具競爭力的食品業務卻被雪藏起來。中國百富榜制作者胡潤就曾經吐槽:“看看馬莎的咖啡館,一個空蕩蕩的架子上孤零零地擺著一些松餅和蛋黃醬三明治,真讓人感覺像回到了前蘇聯時代。”
實際上馬莎百貨的業績慘淡也并非個例。在國外百貨業在進駐中國市場后大都存在“水土不服”現象,然而一直發展乏力的梅西百貨似乎能成為效仿的樣本。
無論是國內的零售行業,亦或者國外的零售行業,在中國都遭受到不小的打擊。零售行業的整體環境出現慘淡的情況,而在2018年,更多零售商還需經受挑戰。其中的情況與2017年相比不會有太大改善,這就意味著零售行業還將可能受到更大的沖擊。
立華星財務目前全國各地均有分公司以及合作機構辦理各種財稅業務,我司業務涵蓋:公司注冊,代理記賬,商標注冊,工商變更,進出口權,出口退稅代辦等多元化業務,如有需要可撥打電話18820806866(微信同號),或點擊【在線咨詢】。
- 03/08 [行業] 企業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有什么作用
- 03/08 [行業] 創業項目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哪些因素
- 03/08 [政策] 如果要開創公司,會面臨哪些問題呢
- 03/08 [政策] 如何委婉拒絕別人的投資項目
- 03/07 [政策] 經營范圍的名稱涉及到前置審批的情況
- 03/07 [行業] 公司注冊資本多少以上能冠省名
- 03/07 [政策] 公司拿我的卡走賬對我有影響嗎
- 03/04 [行業] 發票專用章和財務專用章區別
- 03/04 [行業] 怎么判斷寫字樓能不能注冊公司
- 03/04 [行業] 未分配利潤和留存收益一樣嗎